国际潮团总会主管刊物《世界潮商》杂志

重磅!习近平总书记为潮人之光黄旭华、麦贤得颁发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

2019-09-30 09:14 来源: 网络

 

9月29日上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于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据悉,在42位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祖籍为广东揭阳的黄旭华获“共和国勋章”,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广东饶平人麦贤得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他曾被国防部授予“钢铁战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黄旭华

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我和我的同志们,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进入新时代,我们将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忠诚担当,砥砺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努力奋斗!衷心地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强盛,鲜艳的五星红旗永远地迎风飘扬!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在颁授仪式上发言

当年,黄旭华掷地有声的誓言再次浮现在大家耳边:“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真正走进黄旭华院士的世界,鲜花和掌声会淡去,那些奋斗牺牲、苦中求乐的生命印记才是永恒的勋章。

黄旭华:三十载隐姓埋名 一辈子为国深潜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

1945年,四处漂泊、辗转求学的黄旭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核威慑。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的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成员之一。

在随后30年时间里,黄旭华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作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1986年底,两鬓斑白的黄旭华再次回到广东老家,见到93岁的母亲。他眼含泪花说:“人们常说忠孝不能双全,我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直到1987年,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有“他的爱人李世英”等字眼,黄旭华的9个兄弟姊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

在研制初期,当时还没有手摇计算机,只能依靠算盘计算数据。每一组数字由两组人计算,结果相同才能通过。研制团队人员常常为了一个数据会日夜不停地计算。他们还采取用秤量重的方法:要求所有上艇设备都要过秤,安装中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过秤。

几年的建造过程,天天如此,使核潜艇下水后的数值和设计值几乎吻合。用最“土”的办法来解决最尖端的技术问题,是黄旭华和他的团队克难攻坚的法宝。

核潜艇战斗力的关键在于极限深潜。然而,极限深潜试验的风险性非常高。在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中,黄旭华亲自上艇参与试验,成为当时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他镇定自若指挥下潜,直至突破此前纪录。在此深度,核潜艇的耐压性和系统安全可靠,全艇设备运转正常。当新纪录诞生,全艇沸腾了。黄旭华即兴赋诗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正是凭着这样的奉献精神,黄旭华和团队于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各项性能均超过美国1954年的第一艘核潜艇。建造周期之短,在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是罕见的。1970年12月26日,当凝结了成千上万名研制人员心血的庞然大物顺利下水,黄旭华禁不住热泪长流。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新中国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

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中国人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建造周期之短,在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麦贤得

人民英雄,意志坚强、不怕牺牲的“钢铁战士”,在“八六”海战中身负重伤,坚持战斗,用热血和生命守卫万里海疆,50多年来永葆英雄本色,激励官兵矢志奋斗。

麦贤得:

脑浆外流仍坚持战斗的“钢铁战士”

提起麦贤得,人们不仅知道他的英勇战斗事迹,也知道他的家庭是全国文明家庭。在1965年“八六”海战中,麦贤得在弹片插在头部、脑浆外流、鲜血模糊双眼的情况下,坚持战斗3个小时,凭着惊人的战斗意志和过硬的素质本领,在几台机器、几十条管路、几百个螺丝里,检查出一个只有拇指大的被震松的油阀螺丝,成功排除故障,确保了机器正常运转和舰艇安全。他的英勇战斗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钢铁战士”。

经过抢救,麦贤得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脑浆流失过多,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几乎全部丧失;同时,右边肢体萎缩,并留下严重的外伤性癫痫,时常发作。后来,组织上为麦贤得向当时正在公社担任妇联干部的李玉枝抛出了爱的绣球。经过反复思量,李玉枝放弃了公社妇联的工作,并承诺一定要用自己全部的爱,尽力照顾、护理好老麦,陪伴他一生一世。

1972年,李玉枝和麦贤得结为夫妻,给了老麦一个温馨的家庭。李玉枝觉得只有掌握丈夫发病的规律,才能真正照顾好他。于是她四处拜医求教,自学各种药理和护理知识。在李玉枝精心照顾下,麦贤得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她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为了家庭,咬紧牙关坚持着。

夫妻俩生了一双儿女,因为忘不了大海的情缘,他们为儿女分别取名“海斌”“海珊”。子女在父亲的影响下,也积极投身部队,对父亲充满了敬意。“老麦的语言表达虽然不是那么流利,但一颗心一直忠于党和人民。他在参加青少年活动时常常鼓励孩子们,要把革命的传统代代相传,把国家建设得更好。”李玉枝说。

 

 

Copyright © 世界潮商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北京创众云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