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世界潮商》第46期
P. 53
SuMMIT DIaLOGuE 巅峰对话
人生如果是一篇文章的话,那么堪称佳作的必然是文风机智,幽默,有力
度,严肃而又不失诙谐的那种。于是,在有限的篇幅内加载最多、最精彩的信
息则不失为一种“经济”智慧。
李稻葵,作为一名深谙取舍之道的经济学家,在经济人生的同时更要兼济
天下。因而,正如他说言,一个经济学者在公众空间,要以一种理性的形象出
现,要用理性的话语讨论问题,这是一个严肃经济学者的风范。
事实上,李稻葵在路遇不平时的挺身而出显露了其真性情的一面。2011年5
月初,李稻葵撰文炮轰个税草案的文章甫一发布便引发了强烈反响。诸如,成
本巨大、设计简陋、弱智、事实上已经沦为工资税等颇具“刺激性”的关键词
句尽管时隔5年依然让人感到酣畅淋漓。诚然,李稻葵对个税草案正是一个业界
良心的经济学者的职业担当。
李稻葵曾在一次座谈会上将经济学家分为三类:道家、儒家与商家。道家
醉心于纯粹的经济学基本规律的研究;儒家希望以经济学解释、影响现实决
策;商家专注于研究企业行为,自身亦为商业世界的一分子。反身自问,李稻
葵认为自己是介于儒道之间的“另类” 。
近日,《世界潮商》对话李稻葵,共同领略他问道、治学、谏国、惠民的
性情人生。
《世界潮商》:您的成长与求学经历可以是一部“少年漂流记”,请您和大家
分享一下一路上的“奇遇”。
李稻葵:1969年在外交部工作的父母下放到湖南农村,6岁的我也就成了他们的
小跟班,随着他们辗转到江西、四川等地,在漂泊中度过了我的少年时代。
十年之后,我考入清华大学,成为经管学院的第一届本科生。
大学五年,是我人生记忆中最美好、精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的阶段。毕业
前夕,我以第2名的成绩被首批“邹至庄经济学留学计划”录取,获得申请哈佛
大学的留学资格。遗憾的是阴差阳错间我错过了哈佛大学的申请截止日期。可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的事情不久就在我身上发生了,来京讲学的哈佛教授帕
金斯建议我先做一年访问学者,次年再由他本人推荐我进入哈佛学习。
离开祖国的那天,我记得非常清楚:1985年9月13日,一个星期五。由此也
开始了在海外求学的漫漫生涯。当年哈佛校园里的访问学者普遍年龄偏大,被
大家戏称为“老访”,那时我只有21岁时那里最年轻的“老访”。
在哈佛国际发展研究所(HIID)结束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后,我正式入哈佛
经济系攻读博士,师从艾里克·马斯金,安德烈·史莱法,以及亚诺什·科尔耐
等经济学大师, 主修经济理论、公司金融和比较经济学。
马斯金教授是我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当时有许多导师与研究课题,选择马
斯金,是因为他主攻的“机制设计”,对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中国现实很有借鉴。
这位200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还有一个令人艳羡的成就,那就是他当年
带出的一批被圈内人称为“哈六”的中国弟子,这六大弟子中有我、有钱颖一、
白重恩、王一江、许成钢和邹恒甫。如今的“哈六”已成长为中国经济界的中坚
力量。
《世界潮商》:谈到经济人生,那您在做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是如何做选择的?
李稻葵:在我工作历程中,曾经有过三次“非理性”选择,这和经济学人理性
选择的特性是截然相悖的。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