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疆发布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全国31个省(区、市)2023年全年GDP相关数据已全部出炉。
总量方面,多个省份站上新台阶。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经济大省表现亮眼,扛起了“挑大梁”的重任。增速方面,17个省份跑赢了全国平均水平。西藏、海南分别以9.5%、9.2%的增速领先。
面向新的一年,各地的“小目标”又如何?
1
多个省份GDP迈上新台阶
从各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GDP全国前十强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湖南、上海。
潮新闻制图
值得一提的是,多个省份经济在2023年迈上了“新台阶”。
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成为首个全年GDP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
江苏GDP达12.82万亿元,距13万亿元,也仅一步之遥。
山东和浙江的经济总量也实现了跨越,全年GDP总量分别突破9万亿元和8万亿元。此外,四川GDP突破6万亿元,湖南GDP冲破5万亿元大关。
重庆、广州两座超大城市,双双站上3万亿元“新高度”。过去1年间,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约3.04万亿元;重庆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升级、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地区生产总值约3.01万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3万亿元级城市。
勇立科技和产业潮头,一些1万亿元级城市加快壮大经济规模,向2万亿元级跃迁。“2万亿元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底气与信心。”正在举行的湖北省两会上,2023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的消息,引发代表委员热议。同样跻身“2万亿元俱乐部”的还有杭州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01万亿元。
1万亿元级城市行列,再添新成员。近日,江苏常州和山东烟台相继宣布,2023年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其中,常州成为继苏州、南京、无锡、南通之后,江苏第5座“万亿之城”;烟台成为继青岛、济南后,山东第3座“万亿之城”。至此,我国已有26个城市的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
2
17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
最高达9.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从各地披露的数据来看,2023年所有省份均实现GDP增速正增长。其中,有17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北京则与全国持平。
具体而言,西藏GDP增速达9.5%,领跑全国。2023年,西藏GDP总量超2300亿元,增长9.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和2万元,分别增长6.5%和10%左右。
紧随其后的是海南和内蒙古,分别增长9.2%和7.3%,排名二、三位。2023年,海南省经济运行呈现加速回升态势。海南省统计局局长杨雷分析称,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六成。
对内蒙古来说,固定资产投资则是最亮眼的一项指标。2023年,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9.8%,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3.1%,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6.4%,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2.0%,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4.5%。外贸成绩同样喜人,2023年内蒙古全区进出口总值达1965.3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0.4%。
此外,增速在6%以上的省份还有:宁夏、甘肃、吉林、重庆、新疆、湖北、山东、四川和浙江。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地区的辽宁2023年经济增速达5.3%,10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
3
2024年GDP增速预期目标
多在5%至6%
亮出2023年“成绩单”的同时,各个省份也列出了202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据梳理,大多数省份不低于5%,其中,海南、西藏均将2024年增速目标设为8%左右,为全国最高。
潮新闻制图
6个经济大省中,广东、江苏、山东将2024年GDP增长目标锚定为5%左右,浙江、河南锚定在5.5%左右,四川则定为6%左右。
北京和上海把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了5%左右。其中,北京今年的增长目标比去年的“4.5%以上”有所提高。
重庆则将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左右。重庆市市长胡衡华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这是立足重庆发展阶段性特征,统筹考虑增长潜力、现实条件和“十四五”目标要求,是“跳一跳、够得着”的,体现了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力争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结果。
31省份中,仅天津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低于5%,设在4.5%左右,但仍高于该市2023年4.3%的经济增速水平。
4
创新发展驱动城市能级跃升
梳理各地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清晰地发现:经济总量跃升的背后,是各大城市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一牵引经济发展的“引擎”,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结果。
重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重庆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接续实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2.45%。“一年来,我们通过综合施策、奋力攻坚,汽车产量跃居全国第2位,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50万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蹄疾步稳。”重庆市政协委员、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说。
在重庆市长安汽车生产基地车间内,新能源汽车阿维塔生产下线。新华社记者李前磊 摄
“城市能级的跃升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久久为功。”在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李锡玲看来,科技创新是武汉这座科教大城发展的最强动力。2023年武汉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总量达1.45万家;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55%,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